内生外延双轮驱动,着力打造陶瓷新材料平台。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于2012年1月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成立后,公司秉承一代材料一代产业的理念,立足于电子陶瓷粉体材料,通过内生丰富品类外延拓展下游的模式,向陶瓷新材料平台型企业迈进,目前公司已形成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疗材料、新能源材料、精密陶瓷和其他材料六大业务板块,产品广泛应用在电子信息和通讯、汽车及工业催化、生物医疗、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建筑陶瓷、太阳能光伏等领域。依托内生外延双管齐下,公司业绩整体稳步增长,2008-2021年公司营收规模从0.4亿元增长到31.67亿元,CAGR为36.65%;归母净利润从0.12亿元增长到4.97亿元,CAGR为30.47%;2022年受消费电子需求低迷及商用车市场萎缩等因素影响,利润有所下滑;2023年起随着重点下游市场回暖和持续推进各业务板块,公司业绩有望重回增长轨道。
精密陶瓷材料:把握低轨卫星+新能源产业腾飞契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①公司陶瓷金属管壳产品可用于低轨卫星射频微系统,目前已形成小批量销售,公司作为卫星制造环节重要结构件的供应商,随着卫星发射计划的提速及卫星制造高景气的到来,有望充分受益,低轨卫星用陶瓷金属管壳具备放量潜力。②陶瓷轴承球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电腐蚀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在800V高电压平台趋势显著、驱动电机轴承电腐蚀问题更加突出的背景下,需求量有望迎来持续提升。公司陶瓷轴承球从材料到终端产品一体化布局,目前已搭载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主力车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牵引下,有望迸发出巨大潜力。
催化材料:拥抱排放标准升级重要机遇,全方位布局享国产替代红利。随着国六标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标准的实施,汽油车及柴油车均面临升级排气后处理系统,带动尾气催化剂载体市场扩容,目前蜂窝陶瓷材料主要被美国康宁与日本NGK垄断,脱硝分子筛主要被巴斯夫、庄信万丰与优美科垄断,铈锆固溶体催化材料主要被Solvay、DKKK与AMR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催化材料板块产品覆盖蜂窝陶瓷载体、分子筛、铈锆固溶体等全品类,协同效应显著,随着相关客户需求释放,公司催化材料产品国产替代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生物医疗材料:口腔护理市场蓬勃发展,内外兼修拓宽市场空间。随着多元化口腔护理产品渗透率的提高及消费升级,口腔护理市场的零售额预计于2026年达至人民币1630亿元,2021-2026年CAGR为10.3%。在具备基础材料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公司通过收购齿科材料领先企业爱尔创,打造口腔修复材料生产链条的垂直一体化,对内持续丰富产品管线,对外围绕国际化不断发力,在拓展盈利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公司的竞争力。
电子材料:压舱石业务领先地位难撼动,需求回升主业有望反转。公司是继日本堺化学之后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成功运用水热工艺批量生产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厂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是中国大陆地区规模最大的批量生产并对外销售MLCC配方粉的厂家,2021年在全球市占率约为10%,2020年在国内市占率为80%。市占率达到上限后,MLCC陶瓷粉体发展受下游主要应用领域消费电子周期性波动影响较大,目前消费电子需求复苏趋势已现,叠加汽车电子蓬勃发展,有望带动公司MLCC粉体板块业绩反转。
建筑陶瓷:竣工侧产品,随地产景气度修复打开边际改善空间。公司通过与佛山康立泰强强联合设立国瓷康立泰切入建筑陶瓷行业,经过多年市场开拓,主要产品陶瓷墨水市占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业绩多年来保持增长态势,2018-2021年净利润CAGR为35.34%,2022年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42.69%,2023H1随着房地产多项利好政策持续发力,新房对装修材料的需求拖累见底叠加二手房成交情况好转,瓷砖和陶瓷墨水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强竣工产品”,边际改善空间显现,净利润同比增加156.98%至0.71亿元。
新能源材料:隔膜涂覆材料卡位关键环节,乘行业东风迅速成长。公司以高纯超细氧化铝、勃姆石作为战略支点卡位新能源赛道,目前,高纯超细氧化铝和勃姆石客户已覆盖国内外主流的锂电池厂商和主要的锂电池隔膜厂商,产销水平稳步提升,随着下游新能源行业以及无机涂覆材料渗透率逐步提高,公司高纯超细氧化铝和勃姆石等材料有望乘着行业东风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兼并重组和商誉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